認真的把這個我痛恨的夜晚記下來。
每次我生這些大人的氣都讓我覺得自己只有12歲大,但我寧可幼稚地跟12歲大的孩子一樣也不願意變成那樣的大人。
回家後沒多久我就馬上和毛毛躲進房間了,連飯都不願意和他們一起吃。我本來就不喜歡這種一回家就看到陌生人的感覺。儘管我現在暫時性地寄人籬下,居然也沒有人告訴我這些人的來歷(雖然我沒多久後就自己推斷出來)。
她們是一群美術系畢業的大人,在那個出國唸書還很稀奇的年代分別都在美洲或歐洲待了幾年,然後回台灣任教職,結婚、築巢、養育孩子、注重養生。用文茜世界週報式的口吻彼此互相緬懷著那些浪跡天涯的歲月。Sophisticated, snobbism, 紐約、倫敦、柏林、巴黎第11區,各式的英法文字眼、城市名字夾雜在他們的對話中。
情境一:法國文化就是極端精緻的表現,像是那些美麗的花布襯衫,你可以在店裡面逛上一整天永遠也無法決定就定要買哪一件。
情境二:我不喜歡紐約,城市步調那麼快,永遠都在趕著去哪裡根本什麼都看不到。真不懂xx怎麼可以在那裡待這麼久?
躲在房間裡的我忍不住發難,外面大人好無聊喔。在旁打電動的兩個小鬼頭點點頭附和。然後其中一個媽媽發現我沒有給她的小孩夾魚肉(因為餐桌坐不下,我負責配菜給小孩子帶到房間吃)。我知道我沒有夾,因為我知道他不喜歡魚,也許平常的我會很雞婆的夾上一點,但今晚我真的很不高興。不喜歡的東西勉強他吃,我幹嘛要他恨我。基於某種幼稚的報復的心態我沒有夾。
大人們聽爵士樂、吃鱸魚、吃馬鈴薯香蕉泥、喝濃濃的黑咖啡,在晚上9點小孩子該上床睡覺的時刻,他們連回家作業都還沒有檢查,就任憑他們在旁邊玩暴力電玩。
噢對了,居然也有討論到我的時刻耶。當我去到廚房煮自己要喝的咖啡(因為他們沒有煮我的份),大人們忍不住盯著我瞧,然後說,她真像你們家那邊的人(什麼廢話)。我的一個家人回答,"對呀她是像她奶奶,很注重形象"。
氣得我鎖在房間一整晚,把音樂切到最大聲一邊整理衣櫃。直到晚上11點才步出房門。
Thursday, May 23, 2013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 comment:
這種夜晚感覺真痛苦==辛苦你了!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