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9, 2013
Goodbye, Lou. Goodbye.
*來讀Lou Reed的故事
Lou Reed就這樣在萬聖節前夕走了。之前有耳聞過他接受完肝臟移植手術(可能跟年輕時是隻弔兒啷當的大毒蟲有關),但我真的一直以為Lou會一直出專輯跌破大家眼鏡到90歲。離90歲還有19年啊路。
樂迷、樂評或大明星也好,大家紛紛都在網路世界留下對路瑞德的不捨。其中我最喜歡Morrissey寫的悼詞。感情真摯,又句句切中我的心聲。路,為什麼這樣子離開我們了?
直到今天我還是不敢相信他走了。
'Oh Lou / why did you leave us this way?'
No words to express the sadness at the death of Lou Reed. He had been there all of my life. He will always be pressed to my heart. Thank God for those, like Lou, who move within their own laws, otherwise imagine how dull the world would be. I knew the Lou of recent years and he was always full of good heart. His music will outlive time itself.
We are all timebound, but today, with the loss of liberating Lou, life is a pigsty.
- Morrissey
來源:http://true-to-you.net/morrissey_news_131027_01
Friday, October 11, 2013
兩年前的日記
我覺得最可怕的是我們這個世代的年輕人的普世價值,我一直在想這 就是問題的根本,當擁有智慧型手機,穿什麼樣的衣服去什麼樣的餐 廳,出去玩的時候可以打卡,大學生翹課跑活動,這一切在他們心目 中勝過那些無形的,內省的價值時,我真的很懷疑我們的時代究竟可 以留下什麼? 2011.12.19
Tuesday, August 27, 2013
寫作的好去處
若想要伏案寫作,我通常會窩到淀屋橋(よどやばし)附近的MJB Café。淀屋橋是大阪市的商業金融中心,銀行、市政府、市立圖書館和各種公家機關都蓋那一帶,林立著從明治時代就豎立在那的建築物,和烏溜溜的河水土佐川。雖然地理位置不是我選擇藏身之處的首要條件,但我的確不會選擇鬧哄哄的難波或心齋橋一帶,或是文青們愛去的中崎町,太做作了讓人渾身不自在。
總之,我喜歡MJB Café 只是因為這是一間位在地下室的咖啡廳,是座隱秘的洞穴。店內的裝潢像是日本作家城山三郎的小說“官僚たちの夏” (譯:官僚們的夏天) 裡會出現的,二次戰後昭和時代官僚們開會的會議室。所有的裝潢以深色的核桃木完成,搭配鵝黃色的玻璃燈罩,十足的日式喫茶風格。門口還有免費的火柴可以拿,我都帶回家點蠟燭。
又或者,我喜歡去北花田AEON Mall裡的星巴克。郊區購物中心的星巴克空曠、安靜、採光又好,除了咖啡豆的來源不太道德,這裡也是個理想的寫作之處。
上個禮拜為了寫申請研究所要用,長達6頁的自傳,在大阪美國村(アメ村)裡發現了一家咖啡/ 食堂/ 晚上是酒吧的藝廊,名字叫做digmeout ART & DINER,有點酷。下午時分拐進去的時候店內居然還有DJ台播送音樂。我把筆電帶在身上,一屁股坐下晃眼就是好幾個小時,咖啡的味道其實普通而已但實在太喜歡那裡的氣氛,目前店內正在展出日本平面設計師永井博的作品展。雖然買不起畫作,但用一杯咖啡的錢換來被好東西圍繞著工作的幾個小時也是挺不錯的。
*再放一次連結 (點擊即可):
MJB Cafe
digmeout ART & DINER
Thursday, July 18, 2013
抓住偉大的瞬間 - Annie Hall
前加拿大CBC影評兼作家大衛吉爾摩(David Gilmour)的父子影癡俱樂部(The Film Club),一直是我床前的常駐書之一。內容記敘吉爾摩答應讓15歲的兒子休學,不用出去工作甚至可以每天睡到下午三點,前提是每個禮拜必須跟著他看三部片,內容當然由老爸決定。我喜歡作者用簡單而洗練的文字描述父子間的互動,和每次放電影前有趣的情節提要(要在三到五句話間引起一個熱愛嘻哈音樂的青少年對電影的興趣絕對不是什麼簡單的事)。
書的中後段,吉爾摩發明了一個叫做“抓住偉大的瞬間”的遊戲。簡單來說就是在整部電影間你特別有感覺,我會說充滿魔力的一刻。今天下午重看安妮霍爾(Annie Hall)時,突然想起了這個遊戲。吉爾摩當初選的是安妮在酒吧裡唱歌,雖然擔心但仍充滿信心的初登場,安妮霍爾自我完結的一刻。
但這個遊戲若由我來玩的話,我應該會選安妮在網球場外和艾維交談,有些跼促不安地說了"La de da"的那一幕。黛安基頓在這裡的表演極好,自然地流露出跟人初相識時那種緊張、不確定,卻又想抓住對方的心的感覺,安妮霍爾的角色性格也幾乎在這一幕就定義完成。她明明演的是一個不自在的角色,但一切又都看起來那麼自然。我所有的心神都被她吸了過去。
總之,下次看電影時大概還會繼續這個遊戲,除非那部電影毫無魔力可言。
Wednesday, July 10, 2013
大概長大之後,明白真正的好東西其實不多吧。
記得其中有一段,在下著大雪的札幌開車團團轉的主角對13歲的女孩子說,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很熱心地每天抱著收音機或唱機聽搖滾樂。於是女孩子問他,為什麼現在不再那麼熱心地聽了呢?主角說,大概是長大之後,明白真正的好東西其實不多吧。
自從搬到日本,因為上電影院看電影很貴(大概要台幣三四百塊),所以把很多以前看過的電影通通又挖出來看一次。突然有點明白了當初書裡的那句話。
圖片出處:La Dolce Vita, 1960, Federico Fellini [最後一幕]
Friday, July 5, 2013
小抱怨
Really hope I will update things going on in my life on this blog more and more often. I really don't like that whenever I post something on Facebook, some family member or relatives will comment on my post by their boring or inappropriate joke which always makes me speechless and feel pathetic for them. Sometimes they click like for my post but they don't even know what the post talks about. The point is that they think they know me, but in fact, the person they know is only the sum of the girl who they meet 3 times a year and less than 5 hours each time.
Wednesday, July 3, 2013
Loulou de la Falaise
在Alexa Chung從我一個人的It girl 變成所有人的It girl之後(連看到It girl這個字都讓人覺得厭煩),決定尋找別個能引起我裝扮興趣的女孩子。囉嗦老頭般如我選了Loulou de la falaise。
現在的女孩子不是妝太過完美、腿細得沒有線條、肢體僵硬,就是笑容太不自然。相對地,La Falaise 開放的面部表情,古怪卻討喜的風格,天生就是個模特兒。母親Maxime de la Falaise曾在義大利設計師Elsa Schiaparelli底下擔任模特,父親則是法國貴族。在寄宿學校讀書的時候曾因為不羈的個性被開除兩次。1960年代搬到紐約城,也是在那裡結識了Yve Saint Laurent,並最終成為他的繆思。
*更多照片在此
Par
Wei
à
7/03/2013 01:43:00 AM
0
réposes
Labels:
alexa chung,
it girl,
loulou de la falaise,
maxime de la dalaise
![](https://resources.blogblog.com/img/icon18_edit_allbkg.gif)
Thursday, May 23, 2013
把討厭的事情發揚光大
認真的把這個我痛恨的夜晚記下來。
每次我生這些大人的氣都讓我覺得自己只有12歲大,但我寧可幼稚地跟12歲大的孩子一樣也不願意變成那樣的大人。
回家後沒多久我就馬上和毛毛躲進房間了,連飯都不願意和他們一起吃。我本來就不喜歡這種一回家就看到陌生人的感覺。儘管我現在暫時性地寄人籬下,居然也沒有人告訴我這些人的來歷(雖然我沒多久後就自己推斷出來)。
她們是一群美術系畢業的大人,在那個出國唸書還很稀奇的年代分別都在美洲或歐洲待了幾年,然後回台灣任教職,結婚、築巢、養育孩子、注重養生。用文茜世界週報式的口吻彼此互相緬懷著那些浪跡天涯的歲月。Sophisticated, snobbism, 紐約、倫敦、柏林、巴黎第11區,各式的英法文字眼、城市名字夾雜在他們的對話中。
情境一:法國文化就是極端精緻的表現,像是那些美麗的花布襯衫,你可以在店裡面逛上一整天永遠也無法決定就定要買哪一件。
情境二:我不喜歡紐約,城市步調那麼快,永遠都在趕著去哪裡根本什麼都看不到。真不懂xx怎麼可以在那裡待這麼久?
躲在房間裡的我忍不住發難,外面大人好無聊喔。在旁打電動的兩個小鬼頭點點頭附和。然後其中一個媽媽發現我沒有給她的小孩夾魚肉(因為餐桌坐不下,我負責配菜給小孩子帶到房間吃)。我知道我沒有夾,因為我知道他不喜歡魚,也許平常的我會很雞婆的夾上一點,但今晚我真的很不高興。不喜歡的東西勉強他吃,我幹嘛要他恨我。基於某種幼稚的報復的心態我沒有夾。
大人們聽爵士樂、吃鱸魚、吃馬鈴薯香蕉泥、喝濃濃的黑咖啡,在晚上9點小孩子該上床睡覺的時刻,他們連回家作業都還沒有檢查,就任憑他們在旁邊玩暴力電玩。
噢對了,居然也有討論到我的時刻耶。當我去到廚房煮自己要喝的咖啡(因為他們沒有煮我的份),大人們忍不住盯著我瞧,然後說,她真像你們家那邊的人(什麼廢話)。我的一個家人回答,"對呀她是像她奶奶,很注重形象"。
氣得我鎖在房間一整晚,把音樂切到最大聲一邊整理衣櫃。直到晚上11點才步出房門。
每次我生這些大人的氣都讓我覺得自己只有12歲大,但我寧可幼稚地跟12歲大的孩子一樣也不願意變成那樣的大人。
回家後沒多久我就馬上和毛毛躲進房間了,連飯都不願意和他們一起吃。我本來就不喜歡這種一回家就看到陌生人的感覺。儘管我現在暫時性地寄人籬下,居然也沒有人告訴我這些人的來歷(雖然我沒多久後就自己推斷出來)。
她們是一群美術系畢業的大人,在那個出國唸書還很稀奇的年代分別都在美洲或歐洲待了幾年,然後回台灣任教職,結婚、築巢、養育孩子、注重養生。用文茜世界週報式的口吻彼此互相緬懷著那些浪跡天涯的歲月。Sophisticated, snobbism, 紐約、倫敦、柏林、巴黎第11區,各式的英法文字眼、城市名字夾雜在他們的對話中。
情境一:法國文化就是極端精緻的表現,像是那些美麗的花布襯衫,你可以在店裡面逛上一整天永遠也無法決定就定要買哪一件。
情境二:我不喜歡紐約,城市步調那麼快,永遠都在趕著去哪裡根本什麼都看不到。真不懂xx怎麼可以在那裡待這麼久?
躲在房間裡的我忍不住發難,外面大人好無聊喔。在旁打電動的兩個小鬼頭點點頭附和。然後其中一個媽媽發現我沒有給她的小孩夾魚肉(因為餐桌坐不下,我負責配菜給小孩子帶到房間吃)。我知道我沒有夾,因為我知道他不喜歡魚,也許平常的我會很雞婆的夾上一點,但今晚我真的很不高興。不喜歡的東西勉強他吃,我幹嘛要他恨我。基於某種幼稚的報復的心態我沒有夾。
大人們聽爵士樂、吃鱸魚、吃馬鈴薯香蕉泥、喝濃濃的黑咖啡,在晚上9點小孩子該上床睡覺的時刻,他們連回家作業都還沒有檢查,就任憑他們在旁邊玩暴力電玩。
噢對了,居然也有討論到我的時刻耶。當我去到廚房煮自己要喝的咖啡(因為他們沒有煮我的份),大人們忍不住盯著我瞧,然後說,她真像你們家那邊的人(什麼廢話)。我的一個家人回答,"對呀她是像她奶奶,很注重形象"。
氣得我鎖在房間一整晚,把音樂切到最大聲一邊整理衣櫃。直到晚上11點才步出房門。
I need someone to be close forever
I was wrong and you were cold
I was hoping you might go
You would never show me how
much you cared
what was going on
I follow you
Pretend you want me to
Living/Leaving a test
Locked up with you
I know you trust me enough
That I was stupid then
The things i always do
with you
Our love was new
It's been too long since you are gone
I am thinking of you alone
You would never show me how
much you scared of
What was going on
I follow you
Pretend you need me to
Living a test
Locked up with you
I know you trust me enought
But I do stupid things
The things i always do
__
Our love was new
I
need
someone
to
be
close
forever
*同場加映:Bisou magiqu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cf2WjYG7iw
Sunday, May 12, 2013
嘿我回來了
知道自己隔了很久沒有寫文章,或者應該說很久沒有單純的為了自己寫東西了。但在這邊先小小預告,這個月底將辭掉工作,六月中之後要用少少的存款再度去外面漂泊一陣子。所以,這陣子會先把一些說什麼都不想忘記,或者重新提筆的習作慢慢貼出來。希望能一直寫下去再也不要斷掉了。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T_UY8GfvQ13AhgrewzrqU59gqVIerTx5KLun_inc_CuoztHPkir9b-6IbiRYj1QbUo6x1CtKdGvgNR16XVwDuZ-yYiU_vpOekVyBILxnSDB-eFKjHQYEkPRpmSfkL7vHVTMpV9M6wgl8/s320/back.jpg)
Subscribe to:
Posts (Atom)